跳到主要内容

22 篇博文 含有标签「安全感」

查看所有标签

07. 喜欢就必须链接吗?——从依赖他人到自我负责的觉醒之路

· 阅读需 16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被感情所困,但是也就是最近几个月的时间,我有点释然,你喜欢某个人,就非得和她发生点什么深层次的链接才行吗?可是这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因为对方是一个很好的人这个原因的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我跟他在一起,可以拥有很好的体验,或者说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质量,可是但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应该提升的是自己的事业方面的能力才对。

💡 核心洞察:一次深刻的自我价值重估

你的“释然”,标志着一次深刻的心理转变:你开始将自我价值的确认,从依赖不确定的“外部关系”,转向了更可控的“内部成就”。

这并非简单的“恋爱脑”与“事业心”的切换,而是一次自我负责意识的觉醒。你敏锐地察觉到,将“提升生活质量”的希望寄托于一个“很好的人”,本质上是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交了出去。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一旦关系破裂,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崩塌。

转向提升事业能力,是将价值的锚点从他人身上收回,置于自身努力之上。这是构建心理独立内在价值感的关键一步。但这个转变也并非没有陷阱,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审视其背后的心理动因。

01. 我似乎真的感觉不到安全感

· 阅读需 13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在我阅读《二次成长》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就是阅读到第一章第三节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安全感测试,74道题,我只做对了15道,分数得了59分,在书籍的说明中 0~24分: 安全感充足。 25~30分: 有不安全感的倾向。 31~38分: 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 39分以上: 具有严重的不安全感,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我这才真正切实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没有安全感,同时我也有一种无力的感觉,面对生活,我似乎是一个弱者,虽然我在编程方面能力很强,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真的非常没有安全感,但是我仍然是想朝着好的方向努力的。

📚 理论支持

引用:《二次成长》第一章 - 第三节 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我们就“不敢”做任何事情。 不敢在课上回答问题,不敢在工作中表达想法,不敢靠近喜欢的人,不敢在感情中做自己,不敢面对未知和迎接挑战……在这无数的“不敢”中,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陷阱,每走一步似乎都有掉进深渊的可能。

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种健康的自恋状态,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依赖自己的一种安心的状态。

应用解释:书中的理论指出,不安全感会把本没有危险的普通生活变成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导致我们在各种情境下选择退缩和逃避。而真正的安全感,源于一种“健康的自恋”,即能够自我认可、自我依赖,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