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 篇博文 含有标签「社交关系」

查看所有标签

03. 离开了强制性社交的环境,如何有能力开启一段新社交?

· 阅读需 7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离开了所谓的学校的这种强制性的社交环境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没有动力去开启一段新的社交。发现有一段必要的社交可能是生活的一个必需品。远程工作之后,这种需求就更明显了。

📚 理论支持

这个问题并非孤例,它深植于我们人格发展的早期阶段。在《二次成长》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多个理论来解释这种“社交动力缺失”的现象。

引用:《二次成长》第一章 - 存在感、安全感与信任感

存在即被感知,也就是如果我发出一个信号,能够收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回应,那么我就感受到存在了。

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应用解释: 学校和职场提供了一个“被动获得存在感”的容器。你的角色(学生、同事)是明确的,你的行为(交作业、参加会议)能轻易获得回应。这种存在感是“有条件的”——与你的身份和表现挂钩。当你离开这个环境,旧的“条件”消失了,如果内在的“无条件存在感”薄弱,你就失去了发出社交信号的原始动力,因为你不确定能否得到回应,甚至不相信自己值得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