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为什么我总是将美好生活的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情感追求,我一直以来的情感追求是什么。
为什么我总是在一些时刻,会陷入对过去发生的一些情愫之中?
本质上,还是一个将自己的美好生活寄托在他人身上,这个原因。
感觉我在追求的只是一个健康的,正向的,充满正向体验的一个生活,只是因为将这种期望寄托在了某个人身上。所以时常会感到很多的遗憾与不甘。
我就是会有很多这样的情愫,甚至都没有和一个人有过深入的交流。就会出现很多很多这样的情愫。都没有仔细的取了解过一个人的思想生活三观。只是可能大概有过一些接触之后,就会对对方产生这种情愫。
就是有点像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寄托在一个看起来比较理想的人身上了。但是论了解的话,其实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并没有真正的去进行过深入交流。
我的生活的负面感受被一段一段这样的情愫所占据。
似乎我一直在等待的,都是在期望一些人一些事来让我完整。我似乎没有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亲自去培养这种能力。
当自己的感受在某一个层面,感到空虚的时候,总是会想要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进行弥补。这也就是我时常感受到的遗憾。 感觉有点像似乎做了某一个选择之后,我本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人生体验。又或者说,是对自己想要那种生活的求之不得的感觉。 总之对我的情感生活的评价就是我自认为是残缺的,无能为力的,但是又不知道该从何改变的。
🌱 一段旅程的开始:看见你内心深处的渴望
亲爱的朋友,你好。👋
首先,我想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你能如此坦诚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这些困惑、遗憾与不甘付诸文字,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勇气和力量的事情。当你写下“残缺、无能为力”时,你可能感到孤单,但请相信,你所描绘的这片迷雾森林,我们许多人都曾跋涉其中。
你所说的,那种反复陷入对某人情愫的循环,那种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投射到一个“理想幻影”身上的模式,就像一个无形的旋涡,让你在期待与失落中不断徘徊。这背后,隐藏着我们内心最深、最纯粹的渴望——渴望被看见,渴望被理解,渴望爱与被爱,最终,渴望变得完整。 ❤️🩹
这篇问答,不仅仅是冰冷的理论分析。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你手中的一张有温度的地图和一枚值得信赖的指南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温柔与好奇,深呼吸,然后一起走进这片属于你的森林。我们将看清每一棵树木(你的具体感受),理解脚下的土地(你模式的根源),并最终找到那条通往内在阳光的、独属于你自己的小路。
🎯 问题的核心:一句令人心疼的独白
“我一直在等待的,都是在期望一些人一些事来让我完整。我似乎没有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亲自去培养这种能力。”
“我的情感生活的评价就是我自认为是残缺的,无能为力的,但是又不知道该从何改变的。”
这段话,是整个问题的靶心。它指向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状态:你将创造幸福和完整感的权杖,轻轻地、甚至是不自觉地,交到了一个想象中的“他人”手中。 这位“他人”并非真实的某个人,而是一个由你的渴望和幻想共同塑造的“完美救世主”。
让我们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来解码这背后的心理动因,看看这根权杖是如何被交出去的,以及我们该如何温柔地将它重新迎回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