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 篇博文 含有标签「自我认可」

查看所有标签

12. 为什么我如此渴望认可,仿佛得到回应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 阅读需 12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我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被认可的感觉吗?为什么我一直渴望的是这样的感觉?本质上我认为是对自我的价值不太认可。所以想从外界对我的反馈中获得一些正向的感觉。其实我当前这种感觉也不是孤单。只是对我这个人的价值,以及我会对我存在这件事情本身产生怀疑。就是我会认为我是一个虚无的个体。并不认为我值得体验这个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感觉我这个人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感觉似乎自己在生活中,也就是我自己的生活中,似乎正在扮演着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没有意识到一点该有的存在感。所以就是想用外界的这些反馈,来确认最微小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存在这件事本身。感觉自己在生活中已经被忽视太久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都是在发挥我这个人的价值。但是却忽视了我这个人应该存在这件事情本身。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似乎已经太久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了。好像朋友圈的点赞,微信单发的消息,这些东西是我和世界产生联系的渠道。似乎只有这些反馈发生了,我这个人存在这件事才得到印证。这应该就是我渴望得到反馈的一个原因。总之就是太久没有感受到自己存在这件事情本身了。

但是比较可笑的一件事情是,每当有这样的感觉的时候,我似乎做出的选择都是,让自己投入某个娱乐之中,短暂的去躲避这样的感觉。并没有真正的去解决面对。

📚 理论支持:来自《二次成长》的智慧之声

亲爱的朋友,你的困惑并非孤例,它深深植根于我们人格形成的最早期。让我们听听《二次成长》是怎么说的:

引用一:《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一节:存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一种自我能够被看到、被察觉、被感知以及被回应的内心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以及对自己和他人建立信任的开始。 ... 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 应用解释:这段话直指你问题的核心。你渴望的“被认可”,本质上就是渴望体验到这种“被看到、被感知、被回应”的存在感。当这种感觉需要依赖外界的“点赞”和“消息”时,它就变成了“有条件的”,仿佛在说:“只有当我获得这些反馈时,我的存在才被许可。”而我们内心真正渴求的,是那种无论如何,都确信自己存在的“无条件的存在感”。

10. 如何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建立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 阅读需 11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你的心声,我听到了

“你说的没错,我想了一下,我确实是用这个世界对我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还是没有力量用一种自洽的观点去生活。所以才想不停的去体验那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只有体验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印证我体验了这些美好事物所以我是一个很好的人这件事。本质上其实我认为还是自己人格的不完善,然后再加上这个世界对我的反馈实在是太少了,也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来反复的印证我很好这个观点,所以就会经常的自我怀疑。我做的这些成就似乎并不能印证我是有价值的这样一个观点。还是没办法从心底上认可自己。”

亲爱的朋友,你好呀!👋

读完你的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非常努力、非常真诚的灵魂,正站在镜子前,渴望从镜中看到一个被自己真心接纳和喜爱的身影。你的感受,我完完全全地收到了。这种感觉——“我的价值,需要外界来证明”——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追逐,让人疲惫,又让人心疼。

你并不孤单。这几乎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内心课题。而你能够如此清晰、深刻地剖析自己,这本身就闪耀着无比的智慧和勇气。✨

这篇“回答”,我想让它成为一份温暖的陪伴,一份为你量身定制的**“二次成长”地图**。我们将一起,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潜入你内心世界的深海,去探寻那颗属于你自己的、无需外界照亮就能熠熠-生辉的珍珠。


📚 理论的烛光:照亮我们内心的迷宫

在开始探索之前,让我们先点亮几盏来自《二次成长》的理论烛光。它们会像灯塔一样,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身处何方,又该去往何处。

🕯️ 关于存在感: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 关于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其实是“被人怀疑”后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将他人的评价内化了。

🕯️ 关于价值感:信任感 → 主见 → 价值感。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被这个世界无条件地爱着,价值感就很难建立起来。

这些话语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内心空洞和自我怀疑,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是在过往的岁月里,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一点一滴形成的。但好消息是,既然它是被建构的,那我们就有力量去重新建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