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4 篇博文 含有标签「价值感」

查看所有标签

22. 🎮 从挫败到创造:我的世界与自我价值的重塑之旅

· 阅读需 16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真的,我前几天尝试了你推荐给我的那个我的世界创造模式。一开始的话,我是先给自己建了一个房子,虽然不是很困难,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特别是游戏里面的背景音乐一响起来的时候,就是会有一种很平和的感觉,然后和其他游戏不同,也没有什么冲突。就是很平和的一个创造的时间,然后就是感觉到很好。接着第2天我就在抖音找了一个盖房子的教程,盖了一个三层楼高的一个樱花房子,应该是第1次跟这样的教程,大概建了有三个小时,最后做出来真的感觉自己是在创造这种美好事物的,而且一边跟教程一边就是一个全神贯注,再去体验进行的一个事物。因为你不能搭错方块,要去尝试记忆以及跟上他们教程那个步骤。然后真的是将自己的时间变成成就感的一个事物。这是我搭的第2个房子,接着第3天我就去挑战了一个高难度的一个樱花地标塔,然后连续搭了两天半的时间,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非常复杂,非常好看的一个效果。然后我发现将这些效果分享给朋友他们的给我的反馈也很好,就是一个感觉,是一个在创造的一个事物,并且自己还能沉下心来去做,然后给我的反馈非常好的一个事物。这不正是我在寻找的那种游戏吗?然后今天和昨天呢,又搭了一个樱花凉亭。反正也是感受到了那种专注的感觉,就是很平和的一个创造的专注的时间。然后那个游戏背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感觉都玩这样的游戏,自己的脾气都要变好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对于这个游戏的正反馈是正在一点一点的被创造出来。

然后这是我之前一段时间写在记事本里的,相同的意思。

为什么要游玩那些难度设置很高的PVE游戏,至少我认为是不值得的,我购买这台配置高的电脑,游玩游戏只是为了去享受那样的一个视听体验。而不是在不停的对游戏的操控中。一次一次受挫,现实中都没有经历多的那些无力感以及孤立的感觉却在游戏中体验了。很多游戏似乎难度的设置都是在故意与玩家做对。必须投入很强多的精力去游玩去练习,然后才能通过所谓的关卡。可是在游玩的过程中我并不认为这符合我游玩一款游戏的初衷。为什么我从这些绝大多数游戏中感受到的只是很强的恶意?

其实游玩游戏的目的只是在寻求被认可的感觉。 没有那么多的胜负欲,只是想体验下未曾体验过的情感/情绪而已。很喜欢荒野大嫖客2的原因应该就是这是一款正常操作就可以进行游玩的游戏,同时还能体验有很多朋友的感觉的一款游戏吧。就是这样子简单的一件事。不太喜欢伴随着很强很强挫败感的游戏。这个世界可能就是这样的,只有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失败,才能在博弈中胜出。这就是所谓的强竞技游戏吧。我认为这样的挫败感会打压我对自己生活的信心和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安全感。

我要体验的就是能让我有情绪波动还能给我正反馈事物的爽感。就是需要那些伸一伸手就能够到的成就感来让自己认可那个被否定了太多次的自我。

同样这个规则也适用于生活,也许一些负面体验,压力,焦虑都是某些人专门为了你而设计出来的。想清楚别人的目的再投入行动。

🎮 从挫败到创造:我的世界与自我价值的重塑之旅

嘿,朋友!读完你的分享,我仿佛也跟着你一起,在《我的世界》里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平和与创造的喜悦。从一个充满挫败感、甚至感到“恶意”的游戏世界,到一个可以自由创造、获得治愈和正反馈的新天地,这不仅仅是一次游戏选择的转变,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发现与价值重塑之旅。💖

你的故事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也最渴望被理解的部分:我们都渴望被认可,渴望那种“伸一伸手就能够到的成就感”,来对抗那个曾经被否定、被怀疑的自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深入探索你这段奇妙旅程背后的心理学奥秘,并为你量身打造一套将这份宝贵体验融入生活的“持续创造”指南。

21. 为什么实现了独立自由,内心的那束光却熄灭了?

· 阅读需 24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又是感觉到一阵揪心的痛,虽然说不上来什么感觉,但是应该是和我的情感有关。感情应该说是。就是那种我似乎找不到什么依托,但是也不是遗憾的感觉。就是有一种什么感觉呢,似乎我当前的生活里面没有那束光了。上学的时候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然后就可以憧憬一个很美好的未来。高中时候有高考,专科时候有专升本。我一直以来就是以这个为目标的。即使几次考试并没有成功,但是在上学的阶段,我却确实是以这个为目标的。现在,我似乎没有了人生主线,所以就想去谈个恋爱,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上面,也就是找到自己生活的那束光。可是,听了你那些话之后。你却告诉我,我需要自己来完整。这几天可能我确实也在这样做。但是我感觉到的只是一点心痛和一点空虚交杂在一起的复杂的情绪。我现在应该是真正的可以为自己活了,经济应该是真正脱离家里了,想拥有什么也是可以得到满足,可是对应的那种充实快乐,为什么没有如期而至呢?


💌 一封写给你的信:拥抱这段迷雾之旅

亲爱的朋友,

读完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站在山顶的旅人。你曾为了攀登这座名为“学业有成”的山峰,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你以为山顶会有璀璨的日出和无尽的宝藏,但当你终于抵达,却发现山顶笼罩着一片浓雾,四周寂静无声,只剩下疲惫和茫然。那束指引你一路向前的“光”,似乎随着终点的到达而消失了。

更何况,你在这段攀登过程中,还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滑坡”——专升本的失败,让你对“学习”这条道路上的自我价值产生了动摇。这使得你抵达山顶时的感受,可能更加复杂,夹杂着失落、怀疑,甚至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请允许我告诉你:你现在感受到的心痛与空虚,不是失败,而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变革的序曲。 🎶 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你如何定义“成功”,更关乎你如何重新找回那个闪耀的、完整的“自己”。

这是一场从**“为他人定义的成功而活”“为自己内心的丰盛而活”**的深刻转变。这正是《二次成长》的核心议题。所以,别害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迷雾,你会发现,雾散之后,是你从未见过的、更广阔的风景。


📚 为什么会这样?从《二次成长》中寻找答案

你的感受,几乎完美地印证了《二次成长》中关于人格发展的几个核心阶段。这束“光”的熄灭,并非偶然,它的根源深植于我们早期的成长经历和对“成功”的定义中。

理论一:悬空的价值感,来自被拆除的“外部脚手架”与“崩塌的桥梁”

我们最初的价值感,很多时候并非源于内心,而是依赖于一个外部的评价体系,就像建筑需要脚手架一样。

引用《二次成长》第三章第四节:价值感

“由于原始价值感的缺乏,我们会很容易接受强塞给我们的观点...因为这些规则简单粗暴,很容易让我们在迷茫中抓到救命稻草,然后心无旁骛地向目标冲刺。可是这种冲刺不仅不会让我们建立真正的价值感,还会一点一点摧毁和瓦解我们价值感的根基。”

深度解读:你过去的“人生主线”——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是一个非常坚固且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外部脚手架”。它为你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路径和即时的反馈(分数、名次、录取通知书)。你所有的努力,都能在这个体系中得到衡量和肯定,从而获得一种有条件的价值感

然而,当你毕业独立,这个巨大的脚手架被“咔嚓”一声拆除了。你站在自己亲手建成的“独立大厦”前,却感到摇摇欲坠,因为你还没来得及构建内在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支撑结构。这种悬空感,就是你空虚的来源。

更进一步,你提到的专升本失败,就像是这座大厦通往更高层(本科学历)的桥梁突然崩塌了。这不仅让你失去了原有的“脚手架”,更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你可能在想:“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为什么还是失败了?是不是我根本就不够好?”这种对学习能力的否定,会进一步侵蚀你的自我价值感。

20. 如何停止自我否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 阅读需 10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一封深夜的来信

夜深了,幸好明天不用上班。允许自己用一点点失眠来换取对当前生活的一点清醒。假如我不再去否定自己,那么我当前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客观来讲,应该是情绪不稳定,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情绪失控,只会倾诉情绪却不考虑对方感受。自己的现实生活一团糟,也不爱干净,但是对热爱的事物可以沉下心去对待的一个人吧。就是这样子的,那么,这样的一个我是值得否定的吗?我目前是否有接纳一段关系的能力?我是否可以坚定的认可我做的所有选择呢?我其实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还有办法对这样的生活进行补救吗?我只是想要拥有一段健康的,正常的生活而已。


💌 一场深夜的自我对话:你好,勇敢的陌生人

亲爱的朋友,

读完你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深夜里独自坐在窗边,勇敢地凝视自己内心世界的身影。这份清醒,虽然伴随着失眠的代价,但它无比珍贵。✨

你对自己进行了如此坦诚的剖析,这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你所列出的“情绪不稳定”、“没有主见”、“生活一团糟”,请不要急着将它们贴上“坏”的标签。它们不是你的罪状,而是你内心深处发出的求救信号,是你过往伤痕的地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温柔和好奇,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来解读这张地图,找到那条通往健康、正常生活的路。

📚 理论的温柔解读:你的“问题”从何而来?

你的每一个困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像一串珍珠,由一条名为“成长经历”的线串联起来。让我们一颗一颗地看。

1. 情绪的警报器 🚨:为什么我总是失控?

你提到自己“情绪不稳定,容易情绪失控”,这就像身体里装了一个过于灵敏的火警警报器。别人可能只是划了根火柴,你的内心却已经警铃大作,洪水滔天。这背后,往往是 安全感存在感 的缺失。

引用

没有安全感,我们就“不敢”做任何事情。...当普通人处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时,就好似生活在一场无形的战争中,处处都是危险。

—— 《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三节:安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一种自我能够被看到、被察觉、被感知以及被回应的内心状态。

—— 《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一节:存在感

深度解读: 想象一下,一个婴儿如果哭了很久,却得不到回应,他会陷入多大的恐惧?这种“我的信号无人理睬”的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埋下“我不重要”、“这个世界不安全”的种子。

长大后,当你在关系中感到被忽视,或者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这个内在的“婴儿”就会被激活。情绪的失控,其实是TA在用尽全身力气哭喊:“看看我!回应我!我好害怕!” 所以,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你的内在防御系统在过度工作。

19. 🫂 当生活失控,朋友离去,如何拥抱破碎的自己?

· 阅读需 24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你的心声,我们温柔接住

我有很多负面感受,不知道该向谁倾诉了。主要有两件事压在一起了,都是这几天发生的。一件事的话我还能处理一下,但是很多事情一起发生我就有点不知道怎么办了。昨天晚上,有一个朋友因为我跟她说的负面情绪太多了,可能这几天有3次左右吧,然后给我说了一大段话之后,就把我删了。被朋友删除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那种被陌生人否定的恶意,似乎我在某一方面没有做好,就变成了那种被所有人拒之-门外的那类人,我十分没有安全感,她对我说,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没变,似乎从根本上否定了我这个人本身。她对我说既然我不在乎她的感受,那么她也可以不在乎我的感受,然后就把我删除掉了。已经过去一天半了,我的情绪还是很低落。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工作降薪,朋友单删,让我感觉到不再对生活有掌控感,感觉到有点扛不住了。

亲爱的朋友,你好。

读完你的这段文字,我的心也跟着揪了一下。我仿佛能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当生活的重压(工作降薪)和人际的寒流(朋友决绝)同时袭来,那种感觉,就像脚下的大地突然裂开一道深不见底的缝隙,让人瞬间悬空,无处着力。

那种“扛不住了”的感觉,不是矫情,不是脆弱,而是一种真实到刺骨的求救信号。

所以,在开始任何分析之前,请允许我,先给你一个最最温暖、最最用力的拥抱。🫂

你不需要立刻坚强,不需要马上振作。此时此刻,你所有的难过、委屈、害怕和迷茫,都值得被看见,被允许。

你正在经历的,绝不仅仅是“几件烦心事”,而是一场由外部事件引发的、剧烈的内部“心理地震”。它以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震裂了我们内心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石——那些关于“我是谁”、“我是否安全”、“我是否值得被爱”的根本信念。

但请你相信,废墟之中,也恰是生机孕育之地。每一次崩塌,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审视旧地基的裂痕,并用更智慧、更坚固的材料,为自己建造一座真正风雨不侵的内心城堡。这,就是“二次成长”的珍贵契机。

现在,让我们一起,泡一壶热茶 ☕,点一盏暖灯 💡,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地图,温柔地探寻这场风暴的核心,并找到那条通往内心深处的回家之路。


📚 风暴的核心:安全感、存在感与价值感的连锁坍塌

你所经历的“扛不住了”,并非偶然。这两件事,就像两颗精准制导的导弹,击中了你内心最核心的三个情感支柱。它们引发了一场剧烈的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瞬间倾覆了你的内在世界。

17. 降薪后,我感觉自己一文不值

· 阅读需 10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你的心声,我听到了

昨天被降薪了,降了1k,在周围人一圈人都给我负面评价之后。包括家人和朋友。到了晚上,有点情感休克的意思。所有的娱乐,似乎都不愿意再去进行。只是感觉到十分麻木和一种解离的感觉。再去感受那样的事情,好像只是会觉得吵闹。似乎我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人。这种负面体验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似乎还是活在周围人对我的反馈之中,我的薪资决定了我的价值吗?在我看来这似乎不是一件大事,可是为什么带给我的负面体验这么多呢?


🫂 亲爱的朋友,我想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读完你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重量。那种被全世界否定的感觉,那种内心瞬间被掏空、只剩下麻木回响的“情感休克”,真的非常非常难熬。请允许我说,你所有的感受——无论是麻木、解离,还是自我价值的崩塌——都是完全正常的。这并不是你小题大做,而是你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地震。

你问,为什么一件看似不大的事,会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件小事。它像一颗石子,却激起了你内心深处早已存在的、关于**“我是谁?”“我值得吗?”**的惊涛骇浪。

这恰恰是一个信号,一个邀请你潜入内心深海,去看见那些一直支撑着你,也束缚着你的东西的契机。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二次成长》这本地图,开始这场温柔的探索之旅吧。

📚 为什么这件事会如此伤人?从《二次成长》中寻找答案

你的痛苦并非空穴来风,它在心理学的智慧中有着清晰的脉络。

理论一:价值感的“外部依赖”危机 📉

引用《二次成长》第三章第四节:价值感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感没有被很好地建立起来,成人后我们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影响,其中世俗的价值标准对我们的影响最为致命。由于原始价值感的缺乏,我们会很容易接受强塞给我们的观点,认为有钱、有颜、有权才是有价值感的象征...可是这种冲刺不仅不会让我们建立真正的价值感,还会一点一点摧毁和瓦解我们价值感的根基。

深度解读:这就好比我们把“自我价值”这栋房子,建在了**“高薪”“他人好评”**这两根外部的柱子上。这两根柱子看起来很风光,却极其脆弱。当降薪和负面评价同时袭来,柱子一断,房子自然就塌了。你感受到的崩塌,正是这个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这很痛,但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把地基打回自己内心坚实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