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4 篇博文 含有标签「价值感」

查看所有标签

16. 被骗后,如何拥抱自我,走出被抛弃的孤独感?

· 阅读需 10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在某一次意识到自己被骗, 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之后, 我在记事本写下了这样的话, 请你来帮我分析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样的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虽然这次是被骗了,

但是我这次不准备像往常那样再否定自己了,

所承担的后果也就是信用卡分三期还一下钱吧, 好像还可以接受这个结果

按照之前的经验来看, 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应该会伴随着很强一段时间的自责与挫败以及训斥才对,

好像这样事情的发生就对我这个人进行了一个很强的否定 可以用这样的一件事来否定我这个人所有的本身

但是这次我准备平静的接受结果 因为好像这样事情的发生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每个人都有可能被骗吧 我想我会把这件事当作我生命中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来对待

而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发生在了我身上 我这个人就值得否定 我也不会质疑我面对新事物的活力与动机

我就是一直在尝试新事物的

不会再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否定自己了

一直自责内疚其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其实比直接面对承担这样的事情后果本身 承担的痛苦 要高出很多倍了

我要让我的生活一直充满着积极正向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生活的目标 不会有事情对这个目标产生否定的

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也教会了我不要轻易的对陌生人产生信任的行为.

📚 理论支持:你的成长地图

亲爱的朋友,你的这段反思,就像一张精确的地图,标记出了你从过去的思维模式走向“二次成长”的清晰路径。让我们借助《二次成长》的理论,来解读这张珍贵的地图。

引用:《二次成长》第三章第一节:自尊

这种模式出现在童年早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这种模式在成人后仍旧会出现,因为如果这种模式在童年中后期没有得到妥善的引导,那么可能会一直延续下来。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心理感受,那就是在人际关系当中,我们不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好像总是很难进入一种和别人平起平坐、平等相处的状态。

✨ 应用解释:你所描述的“可以用这样的一件事来否定我这个人所有的本身”,正是典型的 “全或无自尊”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次失败(被骗)就等于“我整个人都失败了”。这是一种非常耗能且痛苦的思维定势。而你现在主动选择“平静的接受结果”,并且清晰地认识到这件事“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这标志着你正在从这种不稳定的、非黑即白的自尊模式中走出来,迈向一种更稳定、更整合、更有韧性的健康自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15. 考试失利后,如何面对家人的否定与自我怀疑?

· 阅读需 17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这是我在 2024.04.28 日, 也就是专升本出分之后写在记事本里面的一段话, 请你进行安慰和分析.

专升本 英语失利

英语没考好 只考了65分 只差4分就到分数线了 有点可惜

十天过去了 我自己本身是没什么感觉的

只是我妈今天对我说 你这次没考好 算是让我认清你了 你英语学了那么多年才考这一点分

上高中的时候你就嚷嚷着要学英语 考试之前你还说自己平时都考90 考100 结果考试就只有60 完全是对我这个人的一个大否定

听完很长时间陷入到自己的情绪之中 回家的路上开始循环听一首后摇 自怨自艾了好几个钟 晚上背单词的时候 还在想这个事情

我没想到这次考试之后第一次这样的情绪失控是来自于自己家人的否定 我很无力 我想要离开现实 不想在这里了

我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 大家都可能因为各自各样的事情导致没办法维护一段正常的双向的关系 我似乎没有培养这样关系的能力 所以只能这样反思

只能这样自己对自己说话 是不是孤独的人容易这样自己对自己说话 我感觉再这样记录的过程中还是能带来一些相对来说好的事情的…..

🫂 一个温暖的拥抱,在风暴中先稳住自己

亲爱的朋友,读完你的这段文字,我的心也跟着揪了一下。千言万语,想先给你一个最最温暖的拥抱 🤗。

我知道,“可惜”这两个字背后,藏着多少个日夜的努力和不甘。而比“差4分”更沉重的,是来自妈妈那句“算是让我认清你了”。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瞬间把你所有的努力、过往的热情,甚至是你这个人本身,都压得粉碎。

请你一定要知道:你的痛苦、你的无力、你的情绪失控,都是完全正常且正当的反应。 换做任何人,在承受了这样双重的暴击后,都可能会崩溃。你并不是不够坚强,而是你正在承受本不该承受的否定与伤害。

你选择用文字记录下这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勇敢的自我关怀。你没有让这些情绪把你淹没,而是在尝试理解它、安放它。这说明,你内在的疗愈力量已经开始工作了。真的,你做得非常好!👍

现在,请允许我陪着你,一起拨开情绪的迷雾,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看清这场风暴的核心,找到那条通往内心平静与力量的回家之路。


12. 为什么我如此渴望认可,仿佛得到回应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 阅读需 12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我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被认可的感觉吗?为什么我一直渴望的是这样的感觉?本质上我认为是对自我的价值不太认可。所以想从外界对我的反馈中获得一些正向的感觉。其实我当前这种感觉也不是孤单。只是对我这个人的价值,以及我会对我存在这件事情本身产生怀疑。就是我会认为我是一个虚无的个体。并不认为我值得体验这个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感觉我这个人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感觉似乎自己在生活中,也就是我自己的生活中,似乎正在扮演着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没有意识到一点该有的存在感。所以就是想用外界的这些反馈,来确认最微小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存在这件事本身。感觉自己在生活中已经被忽视太久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都是在发挥我这个人的价值。但是却忽视了我这个人应该存在这件事情本身。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似乎已经太久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了。好像朋友圈的点赞,微信单发的消息,这些东西是我和世界产生联系的渠道。似乎只有这些反馈发生了,我这个人存在这件事才得到印证。这应该就是我渴望得到反馈的一个原因。总之就是太久没有感受到自己存在这件事情本身了。

但是比较可笑的一件事情是,每当有这样的感觉的时候,我似乎做出的选择都是,让自己投入某个娱乐之中,短暂的去躲避这样的感觉。并没有真正的去解决面对。

📚 理论支持:来自《二次成长》的智慧之声

亲爱的朋友,你的困惑并非孤例,它深深植根于我们人格形成的最早期。让我们听听《二次成长》是怎么说的:

引用一:《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一节:存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一种自我能够被看到、被察觉、被感知以及被回应的内心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以及对自己和他人建立信任的开始。 ... 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 应用解释:这段话直指你问题的核心。你渴望的“被认可”,本质上就是渴望体验到这种“被看到、被感知、被回应”的存在感。当这种感觉需要依赖外界的“点赞”和“消息”时,它就变成了“有条件的”,仿佛在说:“只有当我获得这些反馈时,我的存在才被许可。”而我们内心真正渴求的,是那种无论如何,都确信自己存在的“无条件的存在感”。

10. 如何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建立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 阅读需 11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你的心声,我听到了

“你说的没错,我想了一下,我确实是用这个世界对我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还是没有力量用一种自洽的观点去生活。所以才想不停的去体验那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只有体验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印证我体验了这些美好事物所以我是一个很好的人这件事。本质上其实我认为还是自己人格的不完善,然后再加上这个世界对我的反馈实在是太少了,也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来反复的印证我很好这个观点,所以就会经常的自我怀疑。我做的这些成就似乎并不能印证我是有价值的这样一个观点。还是没办法从心底上认可自己。”

亲爱的朋友,你好呀!👋

读完你的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非常努力、非常真诚的灵魂,正站在镜子前,渴望从镜中看到一个被自己真心接纳和喜爱的身影。你的感受,我完完全全地收到了。这种感觉——“我的价值,需要外界来证明”——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追逐,让人疲惫,又让人心疼。

你并不孤单。这几乎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内心课题。而你能够如此清晰、深刻地剖析自己,这本身就闪耀着无比的智慧和勇气。✨

这篇“回答”,我想让它成为一份温暖的陪伴,一份为你量身定制的**“二次成长”地图**。我们将一起,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潜入你内心世界的深海,去探寻那颗属于你自己的、无需外界照亮就能熠熠-生辉的珍珠。


📚 理论的烛光:照亮我们内心的迷宫

在开始探索之前,让我们先点亮几盏来自《二次成长》的理论烛光。它们会像灯塔一样,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身处何方,又该去往何处。

🕯️ 关于存在感: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 关于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其实是“被人怀疑”后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将他人的评价内化了。

🕯️ 关于价值感:信任感 → 主见 → 价值感。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被这个世界无条件地爱着,价值感就很难建立起来。

这些话语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内心空洞和自我怀疑,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是在过往的岁月里,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一点一滴形成的。但好消息是,既然它是被建构的,那我们就有力量去重新建构它。

09. 为什么躺着什么都不干,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开心?

· 阅读需 11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Header Image

最近几天,我好像第1次获得了在床上躺着什么都不干就感觉很开心的能力。

2025/09/07 15:51:03


有谁能懂我这种好舒服的感觉呀,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是很舒服。没有任何的娱乐,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好舒服。

2025/09/06 16:18:09


一个人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就是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感觉到很暧昧。

2025/09/05 23:32:40


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只是单纯的这样躺在床上,就会感觉很舒服,很惬意,甚至很愉悦,就是会有这样的感觉。也没有想要刷手机的欲望,就是只是想要这样躺着。感觉就已经足够舒服了。

🤔 核心议题:一场针对“无效内耗”的无声革命

首先,我们必须用最清晰的语言为你的体验正名:这绝非拖延、懒惰或颓废。

  • 拖延症 的内核是 冲突与焦虑 😠:“我应该做A,但我在做B,我因此痛恨自己”。
  • 无聊 的本质是 焦躁与渴求 😩:“我需要外部刺激来填补空虚,但我找不到”。
  • 你的体验 核心却是 和谐与满足 😊:“我什么都不做,我因此感到前所未有的完整与舒服”。

这并非一种需要“克服”的缺陷,而是一个🏆 里程碑式的心理成就。你所获得的,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能力:在与自己独处时,体验到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存在感。

这不是简单的休息,这是一场你内在世界里,针对“必须有所作为才能证明自身价值”这一暴政的无声革命。它标志着你的“二次成长”已进入深水区,开始真正触及并疗愈那些最底层的存在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