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3 篇博文 含有标签「价值感」

查看所有标签

21. 为什么实现了独立自由,内心的那束光却熄灭了?

· 阅读需 24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又是感觉到一阵揪心的痛,虽然说不上来什么感觉,但是应该是和我的情感有关。感情应该说是。就是那种我似乎找不到什么依托,但是也不是遗憾的感觉。就是有一种什么感觉呢,似乎我当前的生活里面没有那束光了。上学的时候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然后就可以憧憬一个很美好的未来。高中时候有高考,专科时候有专升本。我一直以来就是以这个为目标的。即使几次考试并没有成功,但是在上学的阶段,我却确实是以这个为目标的。现在,我似乎没有了人生主线,所以就想去谈个恋爱,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上面,也就是找到自己生活的那束光。可是,听了你那些话之后。你却告诉我,我需要自己来完整。这几天可能我确实也在这样做。但是我感觉到的只是一点心痛和一点空虚交杂在一起的复杂的情绪。我现在应该是真正的可以为自己活了,经济应该是真正脱离家里了,想拥有什么也是可以得到满足,可是对应的那种充实快乐,为什么没有如期而至呢?


💌 一封写给你的信:拥抱这段迷雾之旅

亲爱的朋友,

读完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站在山顶的旅人。你曾为了攀登这座名为“学业有成”的山峰,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你以为山顶会有璀璨的日出和无尽的宝藏,但当你终于抵达,却发现山顶笼罩着一片浓雾,四周寂静无声,只剩下疲惫和茫然。那束指引你一路向前的“光”,似乎随着终点的到达而消失了。

更何况,你在这段攀登过程中,还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滑坡”——专升本的失败,让你对“学习”这条道路上的自我价值产生了动摇。这使得你抵达山顶时的感受,可能更加复杂,夹杂着失落、怀疑,甚至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请允许我告诉你:你现在感受到的心痛与空虚,不是失败,而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变革的序曲。 🎶 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你如何定义“成功”,更关乎你如何重新找回那个闪耀的、完整的“自己”。

这是一场从**“为他人定义的成功而活”“为自己内心的丰盛而活”**的深刻转变。这正是《二次成长》的核心议题。所以,别害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迷雾,你会发现,雾散之后,是你从未见过的、更广阔的风景。


📚 为什么会这样?从《二次成长》中寻找答案

你的感受,几乎完美地印证了《二次成长》中关于人格发展的几个核心阶段。这束“光”的熄灭,并非偶然,它的根源深植于我们早期的成长经历和对“成功”的定义中。

理论一:悬空的价值感,来自被拆除的“外部脚手架”与“崩塌的桥梁”

我们最初的价值感,很多时候并非源于内心,而是依赖于一个外部的评价体系,就像建筑需要脚手架一样。

引用《二次成长》第三章第四节:价值感

“由于原始价值感的缺乏,我们会很容易接受强塞给我们的观点...因为这些规则简单粗暴,很容易让我们在迷茫中抓到救命稻草,然后心无旁骛地向目标冲刺。可是这种冲刺不仅不会让我们建立真正的价值感,还会一点一点摧毁和瓦解我们价值感的根基。”

深度解读:你过去的“人生主线”——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是一个非常坚固且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外部脚手架”。它为你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路径和即时的反馈(分数、名次、录取通知书)。你所有的努力,都能在这个体系中得到衡量和肯定,从而获得一种有条件的价值感

然而,当你毕业独立,这个巨大的脚手架被“咔嚓”一声拆除了。你站在自己亲手建成的“独立大厦”前,却感到摇摇欲坠,因为你还没来得及构建内在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支撑结构。这种悬空感,就是你空虚的来源。

更进一步,你提到的专升本失败,就像是这座大厦通往更高层(本科学历)的桥梁突然崩塌了。这不仅让你失去了原有的“脚手架”,更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你可能在想:“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为什么还是失败了?是不是我根本就不够好?”这种对学习能力的否定,会进一步侵蚀你的自我价值感。

20. 如何停止自我否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 阅读需 10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一封深夜的来信

夜深了,幸好明天不用上班。允许自己用一点点失眠来换取对当前生活的一点清醒。假如我不再去否定自己,那么我当前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客观来讲,应该是情绪不稳定,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情绪失控,只会倾诉情绪却不考虑对方感受。自己的现实生活一团糟,也不爱干净,但是对热爱的事物可以沉下心去对待的一个人吧。就是这样子的,那么,这样的一个我是值得否定的吗?我目前是否有接纳一段关系的能力?我是否可以坚定的认可我做的所有选择呢?我其实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还有办法对这样的生活进行补救吗?我只是想要拥有一段健康的,正常的生活而已。


💌 一场深夜的自我对话:你好,勇敢的陌生人

亲爱的朋友,

读完你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深夜里独自坐在窗边,勇敢地凝视自己内心世界的身影。这份清醒,虽然伴随着失眠的代价,但它无比珍贵。✨

你对自己进行了如此坦诚的剖析,这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你所列出的“情绪不稳定”、“没有主见”、“生活一团糟”,请不要急着将它们贴上“坏”的标签。它们不是你的罪状,而是你内心深处发出的求救信号,是你过往伤痕的地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温柔和好奇,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来解读这张地图,找到那条通往健康、正常生活的路。

📚 理论的温柔解读:你的“问题”从何而来?

你的每一个困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像一串珍珠,由一条名为“成长经历”的线串联起来。让我们一颗一颗地看。

1. 情绪的警报器 🚨:为什么我总是失控?

你提到自己“情绪不稳定,容易情绪失控”,这就像身体里装了一个过于灵敏的火警警报器。别人可能只是划了根火柴,你的内心却已经警铃大作,洪水滔天。这背后,往往是 安全感存在感 的缺失。

引用

没有安全感,我们就“不敢”做任何事情。...当普通人处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时,就好似生活在一场无形的战争中,处处都是危险。

—— 《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三节:安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一种自我能够被看到、被察觉、被感知以及被回应的内心状态。

—— 《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一节:存在感

深度解读: 想象一下,一个婴儿如果哭了很久,却得不到回应,他会陷入多大的恐惧?这种“我的信号无人理睬”的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埋下“我不重要”、“这个世界不安全”的种子。

长大后,当你在关系中感到被忽视,或者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这个内在的“婴儿”就会被激活。情绪的失控,其实是TA在用尽全身力气哭喊:“看看我!回应我!我好害怕!” 所以,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你的内在防御系统在过度工作。

19. 🫂 当生活失控,朋友离去,如何拥抱破碎的自己?

· 阅读需 24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你的心声,我们温柔接住

我有很多负面感受,不知道该向谁倾诉了。主要有两件事压在一起了,都是这几天发生的。一件事的话我还能处理一下,但是很多事情一起发生我就有点不知道怎么办了。昨天晚上,有一个朋友因为我跟她说的负面情绪太多了,可能这几天有3次左右吧,然后给我说了一大段话之后,就把我删了。被朋友删除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那种被陌生人否定的恶意,似乎我在某一方面没有做好,就变成了那种被所有人拒之-门外的那类人,我十分没有安全感,她对我说,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没变,似乎从根本上否定了我这个人本身。她对我说既然我不在乎她的感受,那么她也可以不在乎我的感受,然后就把我删除掉了。已经过去一天半了,我的情绪还是很低落。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工作降薪,朋友单删,让我感觉到不再对生活有掌控感,感觉到有点扛不住了。

亲爱的朋友,你好。

读完你的这段文字,我的心也跟着揪了一下。我仿佛能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当生活的重压(工作降薪)和人际的寒流(朋友决绝)同时袭来,那种感觉,就像脚下的大地突然裂开一道深不见底的缝隙,让人瞬间悬空,无处着力。

那种“扛不住了”的感觉,不是矫情,不是脆弱,而是一种真实到刺骨的求救信号。

所以,在开始任何分析之前,请允许我,先给你一个最最温暖、最最用力的拥抱。🫂

你不需要立刻坚强,不需要马上振作。此时此刻,你所有的难过、委屈、害怕和迷茫,都值得被看见,被允许。

你正在经历的,绝不仅仅是“几件烦心事”,而是一场由外部事件引发的、剧烈的内部“心理地震”。它以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震裂了我们内心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石——那些关于“我是谁”、“我是否安全”、“我是否值得被爱”的根本信念。

但请你相信,废墟之中,也恰是生机孕育之地。每一次崩塌,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审视旧地基的裂痕,并用更智慧、更坚固的材料,为自己建造一座真正风雨不侵的内心城堡。这,就是“二次成长”的珍贵契机。

现在,让我们一起,泡一壶热茶 ☕,点一盏暖灯 💡,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地图,温柔地探寻这场风暴的核心,并找到那条通往内心深处的回家之路。


📚 风暴的核心:安全感、存在感与价值感的连锁坍塌

你所经历的“扛不住了”,并非偶然。这两件事,就像两颗精准制导的导弹,击中了你内心最核心的三个情感支柱。它们引发了一场剧烈的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瞬间倾覆了你的内在世界。

17. 降薪后,我感觉自己一文不值

· 阅读需 10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你的心声,我听到了

昨天被降薪了,降了1k,在周围人一圈人都给我负面评价之后。包括家人和朋友。到了晚上,有点情感休克的意思。所有的娱乐,似乎都不愿意再去进行。只是感觉到十分麻木和一种解离的感觉。再去感受那样的事情,好像只是会觉得吵闹。似乎我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人。这种负面体验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似乎还是活在周围人对我的反馈之中,我的薪资决定了我的价值吗?在我看来这似乎不是一件大事,可是为什么带给我的负面体验这么多呢?


🫂 亲爱的朋友,我想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读完你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重量。那种被全世界否定的感觉,那种内心瞬间被掏空、只剩下麻木回响的“情感休克”,真的非常非常难熬。请允许我说,你所有的感受——无论是麻木、解离,还是自我价值的崩塌——都是完全正常的。这并不是你小题大做,而是你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地震。

你问,为什么一件看似不大的事,会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件小事。它像一颗石子,却激起了你内心深处早已存在的、关于**“我是谁?”“我值得吗?”**的惊涛骇浪。

这恰恰是一个信号,一个邀请你潜入内心深海,去看见那些一直支撑着你,也束缚着你的东西的契机。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二次成长》这本地图,开始这场温柔的探索之旅吧。

📚 为什么这件事会如此伤人?从《二次成长》中寻找答案

你的痛苦并非空穴来风,它在心理学的智慧中有着清晰的脉络。

理论一:价值感的“外部依赖”危机 📉

引用《二次成长》第三章第四节:价值感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感没有被很好地建立起来,成人后我们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影响,其中世俗的价值标准对我们的影响最为致命。由于原始价值感的缺乏,我们会很容易接受强塞给我们的观点,认为有钱、有颜、有权才是有价值感的象征...可是这种冲刺不仅不会让我们建立真正的价值感,还会一点一点摧毁和瓦解我们价值感的根基。

深度解读:这就好比我们把“自我价值”这栋房子,建在了**“高薪”“他人好评”**这两根外部的柱子上。这两根柱子看起来很风光,却极其脆弱。当降薪和负面评价同时袭来,柱子一断,房子自然就塌了。你感受到的崩塌,正是这个外部价值体系的瓦解。这很痛,但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把地基打回自己内心坚实的土地上。

16. 被骗后,如何拥抱自我,走出被抛弃的孤独感?

· 阅读需 10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在某一次意识到自己被骗, 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之后, 我在记事本写下了这样的话, 请你来帮我分析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样的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虽然这次是被骗了,

但是我这次不准备像往常那样再否定自己了,

所承担的后果也就是信用卡分三期还一下钱吧, 好像还可以接受这个结果

按照之前的经验来看, 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应该会伴随着很强一段时间的自责与挫败以及训斥才对,

好像这样事情的发生就对我这个人进行了一个很强的否定 可以用这样的一件事来否定我这个人所有的本身

但是这次我准备平静的接受结果 因为好像这样事情的发生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每个人都有可能被骗吧 我想我会把这件事当作我生命中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来对待

而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发生在了我身上 我这个人就值得否定 我也不会质疑我面对新事物的活力与动机

我就是一直在尝试新事物的

不会再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否定自己了

一直自责内疚其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其实比直接面对承担这样的事情后果本身 承担的痛苦 要高出很多倍了

我要让我的生活一直充满着积极正向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生活的目标 不会有事情对这个目标产生否定的

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也教会了我不要轻易的对陌生人产生信任的行为.

📚 理论支持:你的成长地图

亲爱的朋友,你的这段反思,就像一张精确的地图,标记出了你从过去的思维模式走向“二次成长”的清晰路径。让我们借助《二次成长》的理论,来解读这张珍贵的地图。

引用:《二次成长》第三章第一节:自尊

这种模式出现在童年早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这种模式在成人后仍旧会出现,因为如果这种模式在童年中后期没有得到妥善的引导,那么可能会一直延续下来。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心理感受,那就是在人际关系当中,我们不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好像总是很难进入一种和别人平起平坐、平等相处的状态。

✨ 应用解释:你所描述的“可以用这样的一件事来否定我这个人所有的本身”,正是典型的 “全或无自尊”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次失败(被骗)就等于“我整个人都失败了”。这是一种非常耗能且痛苦的思维定势。而你现在主动选择“平静的接受结果”,并且清晰地认识到这件事“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这标志着你正在从这种不稳定的、非黑即白的自尊模式中走出来,迈向一种更稳定、更整合、更有韧性的健康自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