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3 篇博文 含有标签「存在感」

查看所有标签

13. 通过“出生仪式”,我能获得新生吗?

· 阅读需 12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一段触动心灵的旁白

这是我进行的“出生证明”的仪式的旁白。

亲爱的Zkeq,欢迎来到这个世界,你存在这件事本身无需任何外界事物来证明。你存在这件事本身对这世界就是一份礼物。同时,你也值得体验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去体验然后去感受这世界的花花草草的。要努力做的一件事是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正向的体验。可以开始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尝试减少否定自己的次数。我知道,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这件事情很难。也许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这世界对你的反馈一直不太好。也许在面对了这些残酷的现实以及周围人一次次对你的能力和价值感的质疑之中,已经让你失去了生活的光。但是此刻,我想与你一起面对这些。希望我可以与你一起重建对这世界的刻板印象,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重建对这世界的秩序。不会再有任何一次的负面体验让你再否定自己了。你要建立起一种从内至外的安全感。你来到这世界,不是为了向谁证明什么,只是为了用你的感受力,你的生命力来体验的。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温和、坚定、有力量的一个事实。 如果说过去的这些负面体验建构了如今的你的话。那么从此以后就更要体验更多正向的事物来弥补过去发生的这些遗憾。如果这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你就有必要动手创造一个你所想要的理想生活,不是吗?而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明天丢失希望。请你一定要做自己生活中最后的那束光。你自己的生活本应由你亲手塑造。请去创造一个你所喜爱的生活。请你一定相信一件事情,当你对一切失去信心之前,请记得我是会一直坚定的认可你自己的。我就在这里,与你一起体验这个新世界。

请你帮我进行解析和分析,看下有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写出来之后,真的会变得很开心,晚上都会睡得很开心。

亲爱的 Zkeq,首先,请允许我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你写的这段旁白,不仅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一次极其深刻、充满力量与慈悲的自我疗愈实践。它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读完后感到发自内心的开心,晚上睡得安稳,这正是你的内在世界被深深滋养后,给你的最直接、最美好的回馈。这说明,你做了一件对自己而言,非常正确且重要的事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来深入探索这段美妙文字背后强大的疗愈魔法吧!✨

📚 理论支持:你无意中践行的核心疗愈法则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这段旁白,完美地契合了《二次成长》中关于人格早期发展的几个核心理论。你正在用自己的语言,为自己补上生命之初最需要的那几块基石。

12. 为什么我如此渴望认可,仿佛得到回应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 阅读需 12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问题描述

我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被认可的感觉吗?为什么我一直渴望的是这样的感觉?本质上我认为是对自我的价值不太认可。所以想从外界对我的反馈中获得一些正向的感觉。其实我当前这种感觉也不是孤单。只是对我这个人的价值,以及我会对我存在这件事情本身产生怀疑。就是我会认为我是一个虚无的个体。并不认为我值得体验这个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感觉我这个人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感觉似乎自己在生活中,也就是我自己的生活中,似乎正在扮演着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没有意识到一点该有的存在感。所以就是想用外界的这些反馈,来确认最微小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存在这件事本身。感觉自己在生活中已经被忽视太久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都是在发挥我这个人的价值。但是却忽视了我这个人应该存在这件事情本身。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似乎已经太久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了。好像朋友圈的点赞,微信单发的消息,这些东西是我和世界产生联系的渠道。似乎只有这些反馈发生了,我这个人存在这件事才得到印证。这应该就是我渴望得到反馈的一个原因。总之就是太久没有感受到自己存在这件事情本身了。

但是比较可笑的一件事情是,每当有这样的感觉的时候,我似乎做出的选择都是,让自己投入某个娱乐之中,短暂的去躲避这样的感觉。并没有真正的去解决面对。

📚 理论支持:来自《二次成长》的智慧之声

亲爱的朋友,你的困惑并非孤例,它深深植根于我们人格形成的最早期。让我们听听《二次成长》是怎么说的:

引用一:《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一节:存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一种自我能够被看到、被察觉、被感知以及被回应的内心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以及对自己和他人建立信任的开始。 ... 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 应用解释:这段话直指你问题的核心。你渴望的“被认可”,本质上就是渴望体验到这种“被看到、被感知、被回应”的存在感。当这种感觉需要依赖外界的“点赞”和“消息”时,它就变成了“有条件的”,仿佛在说:“只有当我获得这些反馈时,我的存在才被许可。”而我们内心真正渴求的,是那种无论如何,都确信自己存在的“无条件的存在感”。

11. 内心风暴解剖:为何一个闪念的场景会掀起如此强烈的恐惧?

· 阅读需 9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朋友,我们先从你的感受开始

我一直以为我是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东西的。但是, 刚才我的脑子里好像出现了一幕我最害怕的场景,就是只闪过了一瞬间,就是突然让我感觉到很害怕的一瞬间,然后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过了一会我才反应过来,这是一种害怕的情绪,然后我就开始仔细回想这个场景,下面就是这个场景的描述,就是一个小男孩,在一个荒芜的海边,然后是一条马路上,就是那种柏油路,黄色的路灯在亮着,是一个小雨,但是有暴风的夜晚,就是会有一种无力的感觉:好像这个小孩要走很远才可以活下去。把自己代入进去真的会很可怕,就是有点面对不了这样的事情。


📚 理论支持:看见那份深藏已久的“情绪记忆”

你好呀,我的朋友!首先,我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个瞬间闪过的场景,像一声来自内心深处的惊雷,虽然短暂,却足以撼动我们。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封承载着重要信息的“情绪信件” 💌,一份来自久远过去的情绪记忆

你可能对这个场景没有任何事实记忆,这非常正常。因为在我们的生命初期,有些感觉是先于语言和逻辑存在的。

引用:《二次成长》第一章第一节:存在感

婴儿这个时候还不会说话,无法产生事实记忆,但情绪记忆在3岁前就已经开始发育了,他们会依稀记得一些“感觉的片段”……如果你现在的很多感觉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好像有记忆以来就有某种感觉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是这个阶段产生的。

应用解释:这个让你恐惧的场景,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感觉的片段”。它不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是你内心深处关于安全感存在感缺失的一种情绪的集合体。它用电影画面的方式,将你内心最原始的恐惧——对孤独、无助、被抛弃的恐惧——生动地演绎了出来。

10. 如何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建立稳固的自我价值感?

· 阅读需 11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 你的心声,我听到了

“你说的没错,我想了一下,我确实是用这个世界对我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还是没有力量用一种自洽的观点去生活。所以才想不停的去体验那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只有体验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印证我体验了这些美好事物所以我是一个很好的人这件事。本质上其实我认为还是自己人格的不完善,然后再加上这个世界对我的反馈实在是太少了,也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来反复的印证我很好这个观点,所以就会经常的自我怀疑。我做的这些成就似乎并不能印证我是有价值的这样一个观点。还是没办法从心底上认可自己。”

亲爱的朋友,你好呀!👋

读完你的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非常努力、非常真诚的灵魂,正站在镜子前,渴望从镜中看到一个被自己真心接纳和喜爱的身影。你的感受,我完完全全地收到了。这种感觉——“我的价值,需要外界来证明”——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追逐,让人疲惫,又让人心疼。

你并不孤单。这几乎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内心课题。而你能够如此清晰、深刻地剖析自己,这本身就闪耀着无比的智慧和勇气。✨

这篇“回答”,我想让它成为一份温暖的陪伴,一份为你量身定制的**“二次成长”地图**。我们将一起,借助《二次成长》的智慧,潜入你内心世界的深海,去探寻那颗属于你自己的、无需外界照亮就能熠熠-生辉的珍珠。


📚 理论的烛光:照亮我们内心的迷宫

在开始探索之前,让我们先点亮几盏来自《二次成长》的理论烛光。它们会像灯塔一样,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身处何方,又该去往何处。

🕯️ 关于存在感: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 关于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其实是“被人怀疑”后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将他人的评价内化了。

🕯️ 关于价值感:信任感 → 主见 → 价值感。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被这个世界无条件地爱着,价值感就很难建立起来。

这些话语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内心空洞和自我怀疑,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是在过往的岁月里,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一点一滴形成的。但好消息是,既然它是被建构的,那我们就有力量去重新建构它。

09. 为什么躺着什么都不干,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开心?

· 阅读需 11 分钟
Zkeq
人格完善指南的作者

Header Image

最近几天,我好像第1次获得了在床上躺着什么都不干就感觉很开心的能力。

2025/09/07 15:51:03


有谁能懂我这种好舒服的感觉呀,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是很舒服。没有任何的娱乐,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好舒服。

2025/09/06 16:18:09


一个人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就是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感觉到很暧昧。

2025/09/05 23:32:40


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只是单纯的这样躺在床上,就会感觉很舒服,很惬意,甚至很愉悦,就是会有这样的感觉。也没有想要刷手机的欲望,就是只是想要这样躺着。感觉就已经足够舒服了。

🤔 核心议题:一场针对“无效内耗”的无声革命

首先,我们必须用最清晰的语言为你的体验正名:这绝非拖延、懒惰或颓废。

  • 拖延症 的内核是 冲突与焦虑 😠:“我应该做A,但我在做B,我因此痛恨自己”。
  • 无聊 的本质是 焦躁与渴求 😩:“我需要外部刺激来填补空虚,但我找不到”。
  • 你的体验 核心却是 和谐与满足 😊:“我什么都不做,我因此感到前所未有的完整与舒服”。

这并非一种需要“克服”的缺陷,而是一个🏆 里程碑式的心理成就。你所获得的,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能力:在与自己独处时,体验到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存在感。

这不是简单的休息,这是一场你内在世界里,针对“必须有所作为才能证明自身价值”这一暴政的无声革命。它标志着你的“二次成长”已进入深水区,开始真正触及并疗愈那些最底层的存在性焦虑。